小孩感冒時,半夜總是不斷咳嗽,甚至咳到吐、咳到喘,讓爸媽心疼又焦急!
除了感冒必須找小兒科醫師診斷、定時服藥等基本常識外,爸媽請學會居家拍痰法。透過拍痰能幫助孩子肺部的痰液較容易排出,讓孩子在度過感冒的病程中能舒服點。
拍痰觀念:
孩童氣管與支氣管較成人狹小,咳痰的力量較小,痰液較不容易排出。拍痰則是種物理性方式,透過不同身體姿勢下的重力效果,加上重覆的扣拍動作,讓痰液從較小的支氣管漸漸流到大的主氣管,再藉著咳嗽將痰液咳出或利用抽痰器抽出。
拍痰方式:
可徒手或使用拍痰杯,兩種皆以空氣振動的原理來使痰液往大氣管移動。
【徒手】
將手彎成杯狀,五指都要緊扣,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有節奏的扣拍。
【拍痰杯】
拍痰杯與徒手功能相同,只是比徒手省力!手持拍痰杯時,同樣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有節奏的擊扣。拍痰杯是矽膠材質,不會造成疼痛。
姿勢擺位:
幼童不會咳痰,扣拍時搭配不同姿勢擺位,才可將痰液引流到口咽部,讓痰吞到肚子消化掉或由抽痰器抽出。
【坐姿】
坐姿下扣拍脊椎兩旁的上背部,利用重力原理,引流上方支氣管痰液至主氣管。
【側躺】
側躺姿時扣拍腋窩下肋骨,利用重力原理,引流中間支氣管的痰液至主氣管。
【趴姿】
在孩童腹部放個枕頭,讓臀高頭低的趴姿。扣拍肩頰骨尖端下方位置,利用重力原理,引流下方支氣管痰液至主氣管。
時間與頻率:
震動速度很重要,速度以 2下/秒 效果最佳,一個部位拍約3~5分鐘,每天可作3~4次。(請依兒童個別情況決定,也務必觀察幼童呼吸及膚色變化)
注意:
1.飯前至少1個小時 或 飯後2小時再拍痰,避免嘔吐。
2.拍痰應避開骨頭處(胸骨、脊椎)與重要器官(腹部的胃、肝臟、腎臟)。
3. 拍痰後仍可能出現明顯的痰音,爸媽別太緊張!因為拍痰能讓較深的痰,引流到上呼吸道,仍要繼續執行歐!
4.鼓勵孩子多補充溫開水,幫助痰液變稀易排出。
5.拍痰乃物理性的輔助療法,藥物仍是第一線治療方法,請務必配合醫生的藥物治療,如化痰藥、支氣管擴張劑,切勿擅自停藥!
文/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主任 吳怡璇(雙寶阿木)
延伸閱讀:
【醫療保健】打破家長你對孩子感冒的大迷思~家長必知的就醫用藥觀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