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IMG_4934.PNG

你家的小孩很白目?檢視這三點有沒有卡住。


生活中有許多白目的人,不懂看場合、看臉色,我們敬而遠之,裝沒看到就好了。但當自家小孩做出白目舉動,旁人的眼光、親人的責備都是家長的壓力來
源。
奇怪了,明明說了不可以這樣,為甚麼就是不聽呢?

 

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。
操場的跑道跟賣場的走道,看起來都是直線,看起來都可以跑!只是操場空間寬闊,而賣場人潮壅擠,容易發生危險。很多家長心急的時候,只會告訴孩子
:「停下來,不要跑!」而非「人很多,不要跑!」

 

孩子們看不出兩個地點的差異,如果沒有引導式的提問,讓他們自己想出差異,孩子們自然不懂為何要停下來。再有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,自然也就會發生
同樣的悲劇!

IMG_4504.jpg

不想讓自己的寶貝變成別人口中的白目小孩,請確認下列以下幾點是否排除:
1.說明太抽象
教養中最有用的方法,就是親身經歷,當這些言語化成現實的經驗時,孩子心中有了畫面,畫面才能輸入到他的小腦袋裡。拿『吵到樓下的人』當例子,可以請孩子躲在桌子底下,由家長在桌面製造聲響,讓他們體驗什麼叫做『吵到樓下的人』。
又或者『晚上不可以吵鬧』,可以帶他們觀察外面的事情,是不是商家都已經熄燈,準備要休息了。

如果具危險性,可以用影片協助理解。像是『碎掉』這件事,小孩腦中可能只有玻璃杯打破的畫面,因此不顧家長的提醒,站在玻璃櫥窗前玩耍。用影片示範整片玻璃碎裂產生的危險性,將他們的腦袋畫面更新,才能聽懂大人的提醒。
 

2.缺乏解釋
這點很好理解,但做得到的人不多,尤其是急性子的家長,談話間省略了關心與解釋,剩下的只有『命令』與『制止』。有時候,孩子只是太無聊了,給予在該場合、時間點可以做的事情也是不錯的方法喔。
上述賣場的例子,可以這樣說:「賣場裡有很多人,如果你跑太快撞到別人,你會受傷,別人也會受傷,媽媽也會很難過,買完東西再去外面跑步可以嗎?現在請你去幫我找找鹽巴藏在哪好嗎?」
把話講清楚,孩子如果心中有畫面,自然可以理解這些叮嚀,如果心中沒有畫面,請退回到上一步,但解釋不是說教,請避免變相的說教,更容易誘發孩子們為反對而反對,抑或是小孩本來沒有要做,被你一題點不要,就馬上心血來潮試試~

 

3.忘記教孩子觀察
前面說到小孩看不出差異,其實也與他們平時的經驗有關。你是否曾帶著孩子觀察餐廳中的人事物;解釋餐廳內正在發生的事;又或者圖書館裡的大家都在做什麼呢?
當你帶著孩子一起觀察,試著問問他們:「你覺得餐廳適合玩鬼抓人嗎?」或者是「猜猜看,圖書館規定不能吵鬧的原因是什麼呢?」隨時隨地都能進行這樣的觀察與問答,不論是場合、時機、對象、關係等都是很棒的討論素材。有了觀察練習,加上問題對答,無形之中,孩子環境的觀察力便逐漸累積,慢慢地你會發現,不需要再去制止小孩,只需要問問他們:「
請問你覺得現在適合做XXX嗎?想一下喔!」就是這麼神奇。

IMG_4236.JPG

很多時候小孩白目,其實只是卡住了,可能卡在腦中沒有畫面,可能卡在看不出差異,可能卡在缺少觀察能力,找出他們卡住的點,才有辦法對症下藥,讓你的寶貝不再被貼上白目的標籤!

《孩子,去承擔結果吧》

【情緒控制】

【育兒】當家中二寶來臨的手足教養學

arrow
arrow

    潛力種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