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升機父母?
直升機父母的隱喻最早出現在海姆·吉納特1969年的暢銷書《父母和青少年》,其中一名青少年抱怨著:「媽媽像直升機一樣在我身邊盤旋」,試圖「幫兒女把路舖平,確保兒女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。」
在少子化與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,某些直升機父母甚至已經進化成「除草機父母」,在兒女還沒遇到問題前,就把一切的阻礙給推好推滿,鋪好一條平滑到沒有摩擦力的道路,希望孩子們可以一路暢行無阻……
生活給你檸檬,你該怎麼做?
成長的過程,一定會有出現困難的時候,正所謂「生活給你檸檬,那就做成檸檬汁吧!」但當你幫孩子鋪了一條只有成功,沒有失敗的大道,面對生活給的檸檬,孩子只能是被酸死或是找你求救,他不知道怎麼樣處理這顆檸檬,因為路上本該有的檸檬困境,都被你拿去做成好喝的檸檬多多了。
每個孩子天生的情緒氣質和面對問題時的反應都不同,但在直升機式教育下成長的孩子,心理層面容易顯得低自信、沒主見及玻璃心,情緒行為反應較大、解決問題能力不佳及害怕面對新事物,且因為父母無微不至、甚至緊迫盯人的照顧,讓孩子經常處在緊張的情緒上,也會導致專注力、記憶力疲乏等問題。
這些行為與想法會伴隨孩子的一生,或許你會想:「沒關係,至少在我有能力的時候,我盡力幫忙他,等他有能力了,自己自然就能夠處理這些事情。」但這些能力,都是需要面對失敗、挫折,並且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後,才會獲得的能力,當孩子習慣在直升機的保護下過生活時,就已經連跨出去的勇氣都沒有了。
直升機父母的特質與行為
好奇自己是不是直升機家長?看看下面特質你中了幾項吧!
- 容易緊張擔心
- 過度保護、干涉孩子的生活事務,包含人際相處
- 為孩子安排緊湊的行程
- 插手處理孩子遇到的人事物
- 永遠覺得自己做的不夠
- 家長的成就來自於孩子獲得的成就
拒絕成為直升機父母
當然,家長們也都不想被貼上直升機父母的標籤,無奈現在社會競爭激烈,加上有些父母可能因為過去生活經歷中的不順遂,不希望孩子走一樣的路,因而產生補償心態,許多家長奮不顧身的跳進坑裡,為了就是希望孩子們有所成就。直升機父母的種種行為,其實是在試圖撫平內心的緊張,那種「別人都有,我們不能沒有」的焦慮感,導致家長無法冷靜並客觀的分析孩子的需求,也無法正視孩子需要的獨立空間與時間,這樣的結果會導致雙方都處在莫大的壓力與焦慮中,但沒關係,改變,從現在開始!你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著手調整:
- 找回自己,建立自己的成就感
直升機父母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十分關注,因為孩子的一切都是他們的成就來源,但這樣的關注會讓整個家庭氛圍變得十分緊張,試著給予親子雙方一些空間與時間,發現自己的興趣,不要把「孩子只相信我」、「孩子只會跟我講心事」當成為人父母的成就感。
- 允許犯錯,讓孩子有面對挫折的機會
能夠面對未來挑戰與接受挫敗的勇氣,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累積,「自己」面對挫折,並在成功解決後,發現「原來我可以」的經驗中是難能可貴的。當你致力於剷除孩子需要面對的一切困難,彷彿失敗是不允許存在時,孩子的自信與抗壓力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朶,一碰就爛了。
請記住,協助孩子不等於幫孩子完成事情,當孩子面對失敗時,給予一點時間讓孩子嘗試解決,你可以在旁引導孩子思考問題,並在思考過程中,一起找出解答。讓孩子逐漸從錯誤、失敗的經驗中,累積解決問題的經驗,進而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- 提供鷹架,漸進式協助孩子
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獨立,但如果從現在開始,直接對孩子說:「現在每件事情都請你自己處理。」放手放得太快,你會發現,孩子其實還沒準備好,面對什麼都要自己來的壓力,情緒也會跟著一團亂,到頭來,只會加重你的負擔。
就像蓋房子需要鷹架,孩子獨自建立「自己的大樓」時,也會需要你提供搭設鷹架的方法,但並不是幫孩子打理好一切,而是在孩子能力尚未成熟時,陪伴孩子練習每一項技能,包含生活自理、大動作、認知能力、人際互動等,隨著孩子的年齡與能力逐漸增長,就能慢慢拆開你為他搭設的鷹架囉!
天下父母心,累到卡慘系
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路上,可以多點順利,少點亂流,但常伴其身,瘋狂下指導棋,造成的結果就是,孩子只要一離開你為他撐起的保護傘,就什麼都不會了,不僅在身心靈上遭遇到磨難,也會因此產生更多壓力與負擔。
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・歐巴馬曾說過:「所謂當媽媽這件事,是一次又一次學習『放手』。」放手真的不容易,但也正因為不容易,所以需要我們去努力,適時的放手,不僅能夠鍛鍊孩子成長,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信任,增加彼此的良性互動!
文 by 職能治療師 黃秉緯
【親子閱讀】開學了!你家孩子好緊張~其實!開學了,學校也好緊張!